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公司新闻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17792361222/18192904072
536471840@qq.com
536471840

新闻中心

    构筑恒久“民生工程”陕西在污水处理方面有绝招

    发布日期:(2017-8-25)   点击次数:1943

    如果把环境保护称为民生工程,那么,环保科技创新作为环保事业发展的支撑和根本,就应当是更为恒久的民生工程。特别是在经济社会高度发展、各类环境要素互相交织的今天,离开环境科技创新,环境保护必将陷入困惑的境地。
    近年来,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作为陕西省环境科技领域的品牌,在省环保厅的正确领导下,以服务发展为己任,围绕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的重点项目展开技术攻关,破解环境制约瓶颈,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三赢”。其中,农村污水处理,“四业循环”等成果最为显著。
    “耕水机”:让乡镇污水处理成本下降60%
    农村污水咋处理?针对农村不缺土地但缺资金的现状,宝鸡市眉县槐芽镇充分利用镇区得天独厚的天然湿地资源,以污水处理和生态景观相融合的理念打造了槐泉湿地公园,既处理了3个村庄、2个学校、1个镇区的污水,又给当地村民提供了一个环境优美的休闲场所。不仅如此,由省环科院利用太阳能研发的“耕水机”更是让污水处理的费用由常规的每吨0.8元左右下降到0.29元,降低63.8%。
    据了解,所谓耕水机,是将农田耕土机械的工作原理成功运用到水体。耕水机状如风扇,由3片巨大的扇叶组成,通过扇叶转动,带动水体搅动,加强水体流动,并在好氧段采用间歇曝气的运行模式,减少能量消耗。据介绍,以前需要24小时开鼓风机进行微孔曝气来降解水中有机物,有了太阳能耕水机后,每天只需开6至8小时的鼓风机即可达到效果。电费也由原先每月1万元下降一半。目前,太阳能耕水机实现了无人值守,稳定运行。
    除此之外,这里因地制宜,利用天然的人工湿地,将污水处理费用最优化。污水在进入湿地前,先在污水处理厂进行预处理。处理之后的污水含有丰富的氮磷元素,这些正是许多植物生长所需的。污水流经荷花、茭白、芦苇等植物时,污水中这些有机物就被吸收和过滤掉了。经检测,湿地建成后,年减少COD排放量109.5吨;年减少氨氮排放量14.6吨,出水水质达到《黄河流域(陕西段)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污水处理厂与自然湿地的有机结合,实现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有机统一,创建了乡镇污水处理的新模式。现在,这里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槐芽镇也成为远近闻名的生态镇。据附近村民介绍,以前这片树林里杂草丛生,生活垃圾遍地,没人愿意到这里来。现在这里搭建了木栈道、休闲亭子,周围的村民终于有了一个休闲的好去处。
    四业循环:减少了一半废水
    田地里的秸秆、玉米芯让一旁的厂子收集起来栽培杏鲍菇,杏鲍菇废弃的菌糠又铺在旁边养牛场的牛舍里,形成生物发酵床。这种发酵床不仅能使原先牛舍中的恶臭减少一半,还能让奶牛身上不被排泄物弄脏,在挤奶过程中减少了用水量。不仅如此,混合了奶牛排泄物的菌糠又成为附近一家生物肥料厂的原料。就这样,从种植业到栽培业,再到养殖业,最后是加工业,形成了一个生态农业的“四业循环”链条。
    这是记者在杨凌看到的农村畜禽养殖业污水低成本综合利用技术的成功实践。该技术是渭河水污染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中的一个,由省环科院提出。它以渭河关中段畜禽养殖污染为研究对象,通过以菌糠作垫料的生物发酵床养殖技术,利用废弃菌糠作发酵床垫料,保持牛粪尿及其肥分营养,制成生物有机肥料,形成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的四业模式。经检测,菌糠能吸收5至10倍的尿液,还能吸收粪便中氮、磷等营养元素,其吸附转化率达200%。
    在这家存栏500头的养牛基地应用该技术后,年处理废水量7500吨,减少废水排放量50%,污染物浓度降低70%,削减COD16吨,氨氮0.5吨,同时生产有机肥1万吨。这项技术解决了关中地区畜禽养殖污水COD、氨氮低成本总量削减和就地资源化利用问题,保障了陕西省渭河“三年变清”行动方案的顺利完成。
    该技术不仅使养殖区污染物大幅削减,而且以单一干燥菌糠为垫料,价格低廉,降低垫料成本40%。另外,不需要发酵菌剂,降低运行成本60%。
    该技术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还为厂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奶牛场饲养员杜长全告诉记者,用了菌糠垫料,让厂子成本下降了75%左右。原来要建一个200万元左右的污水处理厂,现在不需要冲牛舍了,用水量也就小了,这样只用建一个成本50万元的污水处理厂就可以了。而且,随着奶牛变干净,得病率也下降了,平均每头牛产奶量比以前增加15%。
    在附近的肥料厂,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的产品生物发酵床垫料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检验合格,含水率仅为2%,蛔虫卵死亡率高达97%,铅、砷、汞、铬等重金属远低于国家标准。经他们试验,用该肥料种出的一颗红薯苗可重达22斤,而一般的红薯苗则在六七斤左右。现在,他们的产品不但很快被附近的猕猴桃等种植户订走,还远销北京、甘肃、宁夏等地,原本的“垃圾”成了抢手的“香饽饽”。
    原标题:破解技术瓶颈 构筑恒久“民生工程”
    上一篇:(验收)中科重工验收报告表— 下一篇:污泥螺杆泵螺杆式压缩机的工作过程

产品技术咨询:17792361222/18192904072 全国统一服务热线:029-86963185 统一订购热线:029-86963168

版权所有:完美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陕ICP备17016962号-1 技术支持:动力无限

扫一扫
关注更多精彩